停車場道閘防跟車是怎么實現(xiàn)的?太原飛凡科技為您解答

停車場道閘防跟車技術主要解決車輛尾隨前車強行通過閘機導致的逃費或非法闖入問題。以下是當前主流的實現(xiàn)方案:

一、多傳感器協(xié)同方案

通過多類傳感器組合判斷車輛位置和行為:

  1. 感應線圈+紅外檢測
           在道閘前后分別部署地感線圈(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結合紅外傳感器檢測道閘下方物體。控制器需同時確認第二傳感器信號消失(車輛駛離)且紅外信號無觸發(fā),才關閉道閘。若后車緊跟前車,紅外傳感器持續(xù)觸發(fā)可阻止道閘關閉。

    DZ137柵欄1比1.jpg

  2. 激光掃描定位
           部分系統(tǒng)在檔桿下方安裝激光發(fā)射點陣,通過地面接收點陣計算車輛輪廓,精準定位車尾位置,聯(lián)動電磁限位桿在車尾形成物理屏障。

典型方案對比表

傳感器類型檢測目標防跟車作用
地感線圈車輛金屬底盤判斷車輛位置和移動方向
紅外對射道閘下方物體防止閘桿下落時砸車或漏跟
激光點陣車輛三維輪廓精準定位車尾生成攔截屏障
超聲波測距車輛間距動態(tài)判斷跟車意圖

二、雙道閘互鎖系統(tǒng)

在出口處設置前后兩道閘機(輔助閘+主閘),間距約一個車身長度(4-5米):

  1. 工作流程
    車輛先通過輔助閘→輔助閘落桿→攝像頭識別車牌→繳費后主閘開啟→車輛駛離后主閘落桿→輔助閘重新開啟。

  2. 防逃費機制

    • 若前車無權限,即使后車觸發(fā)讀卡器,因雙閘間距超出讀卡范圍(通常5-8米),系統(tǒng)不會開啟主閘。

    • 前閘意外重開時,后閘保持關閉可阻止車輛完全通過

      太原市晉源區(qū)文旅青運城廣告道閘01.jpg

三、智能阻攔裝置(自適應高度橫梁)

在閘機后方加裝可升降橫梁,結合圖像識別動態(tài)調節(jié)高度:

  1. 未繳費車輛攔截
    識別尾隨意圖且未繳費時,橫梁降至前擋風玻璃高度(約1.2-1.5米),迫使后車停車。

  2. 已繳費車輛管控
    橫梁降至前機蓋高度(約0.6-0.8米),既保證車牌被攝像頭捕捉,又避免跟車過近。

四、信號控制邏輯優(yōu)化

  1. 開閘信號隊列管理
    車檢器觸發(fā)開閘信號后,若閘機處于開啟周期,新信號轉入等待區(qū),直至閘桿完成“抬桿→落桿”全流程才處理下一請求。

  2. 跟車類型針對性處理

    • A類(前車有卡/后車無卡):前車駛離后落桿,后車觸發(fā)地感但無開閘權限。

    • B類(雙車有卡):短時間二次開閘,結合防砸傳感器確保安全。

五、物理隔離與車道設計優(yōu)化

  1. 減速帶+隔離裝置
    識別區(qū)前80cm設置減速帶,強制降速至5km/h以下;隔離機動車道避免行人干擾識別。

  2. 地感線圈布局
    觸發(fā)線圈距讀卡器4-5米,落桿線圈在閘桿下方,利用車長+安全距離阻斷后車讀卡。

六、輔助功能保障安全

  • 四重防夾機制:擺臂遇阻立即停止,力度低于人體承受閾值。

  • 斷電自動敞通:UPS電源保障斷電時閘臂打開,滿足消防要求。

  • 聲光報警:檢測反向闖入或尾隨時觸發(fā)警報

技術發(fā)展趨勢

      當前系統(tǒng)正從單一傳感器向多模態(tài)融合感知升級,例如結合毫米波雷達與AI視頻分析;同時自適應決策成為重點,如根據(jù)排隊長度動態(tài)調整攔截距離。這些演進將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與安全性。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久久AV秘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三级片中文网站日日爱